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一級專業(yè)工程師孫利強作為全國勞動模范受到了表彰。
從一名普通電力員工到“大國工匠”“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30年的職業(yè)生涯里,孫利強始終堅守在電力科研一線,秉承著力臻完美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項科研項目,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專注的力量。
▲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一級專業(yè)工程師孫利強。
入門:沒有師父就自己學
1995年,孫利強從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電子精密機械專業(yè)畢業(yè),進入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化學技術研究所工作至今。
多年來,他始終致力于水質分析儀器技術的科研創(chuàng)新工作,推動科技成果在能源一線領域實地應用,用創(chuàng)新成果解決生產一線的實際難題。
剛剛來到化學技術研究所,孫利強負責維護電廠的水質分析儀器,該項工作與其自身所學專業(yè)的關聯度甚小。水質分析儀器是火電廠汽水指標監(jiān)測的“千里眼”,關系著火電廠的安全運行。20世紀90年代,國內從事火電廠水質分析工作的技術人員少之又少。
沒有師父指教,反而讓他少了依賴感,自覺將工作壓力轉化為動力。幾年間,他與書本為伍,以實踐為先,足跡遍及內蒙古各發(fā)電企業(yè),全面了解掌握了在用水質分析儀器使用情況,針對儀器存在的缺陷,他提出的多項建議被采納。
“當時的水垢已經超過1厘米,阻隔了與外界的熱量交換,蒸汽如果冷卻不下來,發(fā)電機組就運轉不起來了?!?009年3月,內蒙古華寧電廠兩臺供熱機組的凝汽器出現嚴重結垢情況,電廠使用高壓水槍等人工除垢方式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
這種情況下,機組隨時面臨停機的風險,將會對集寧市區(qū)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孫利強和同事們臨危受命,用十幾天的時間,徹底清除了凝汽器的水垢,保障了機組的正常運轉。
攻堅:奔著問題去
變壓器油是電力設備中重要的絕緣介質,變電站需要定期檢測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成分,以此來判斷變壓器的運行狀況。
一直以來,內蒙古電力系統(tǒng)普遍采用氣相色譜的方式來檢測變壓器油質,人工運維成本較大,并且現場缺少專業(yè)維護人員。為了解決在線檢測裝置維護量大的問題,孫利強創(chuàng)新性提出采取光聲光譜替換氣相色譜的方式來檢測變壓器的油質。與氣相色譜相比,光聲光譜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沒有消耗品,免人工維護。
2019年,他主持完成了“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光聲光譜在線檢測裝置研制”科研項目,研發(fā)的裝置分別在包頭供電局、錫盟超高壓供電局、薛家灣供電局正式使用。
2020年11月25日,該項目被中電聯認定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獲得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1年度技術改進一等獎。
在發(fā)電廠學習期間,孫利強帶領團隊成員研發(fā)出了國內第一臺第三代水質分析儀器——“專用型在線式工業(yè)離子色譜分析測量裝置”,該項目先后通過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內蒙古科技廳組織的項目鑒定,鑒定結論為“該成果為國內首創(chuàng),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目前,該裝置已在10多個發(fā)電單位應用,完成銷售30多臺,實現產值1500多萬元,實現利稅800多萬元。該項目先后獲得內蒙古自治區(qū)2015年度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會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獎及2016年度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tǒng)優(yōu)秀職工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三等獎。這也是目前為止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唯一一項擁有全部知識產權并成功實現轉化的科研項目。
談及“匠人”精神,孫利強認為,就是要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不放過任何一處微小的細節(jié)。
在為現場提供技術服務的同時,他還積極投身科研創(chuàng)新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各類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發(fā)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fā)表論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