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得其道,千里同好。
今年是內蒙古電力集團對蒙供電30周年。2005年以來,阿拉善供電公司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電力絲路”能源輸送新格局,打造輸電走廊、推進口岸建設、促進產業(yè)升級,通過一張網、一條線與蒙古國國家電網互聯(lián)互通,把兩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行動,把對幸福未來的愿景轉變?yōu)楝F實,為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注入強勁動能,共建“一帶一路”取得實打實、沉甸甸的成就,攜手實現共同發(fā)展繁榮的康莊大道越走越寬廣?!?/em>
9月5日,在阿拉善供電公司永盛35千伏變電站內,值班員魏超剛剛完成全站檢修任務,他按下合閘按鈕,隔離開關觸頭緩緩接觸,伴隨著電流聲,35千伏電流瞬間通過352策那線送往蒙古國古爾班特斯縣及其周圍的邊防部隊。該線路連接阿拉善供電公司永盛35千伏變電站和蒙古國境內的那林蘇海特35千伏變電站,是內蒙古電力集團在阿拉善盟的第一條電力外送通道。
2005年,在兩國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經過80天緊張建設,額濟納策克口岸至蒙古國那林蘇海特35千伏輸變電工程順利投產。作為中蒙兩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項目,該工程集中展示了蒙西電網積極融入共建 “一帶一路”倡議,創(chuàng)新拓展電網國際化業(yè)務,穩(wěn)步推進中蒙俄電網跨國互聯(lián),為自治區(qū)建設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提供堅強電力保障等方面的豐碩成果,生動詮釋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豐富內涵。
“硬聯(lián)通”扎實推進
2004年1月12日,額濟納策克口岸35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站內建設一臺3150千伏安主變、兩條35千伏出線間隔及5條10千伏出線間隔,保障策克地區(qū)居民、企業(yè)安全穩(wěn)定用電,結束了策克口岸不通網電的歷史。
內蒙古慶華集團公司是一家以生產煤基清潔能源及煤基精細化工產品為核心的大型專業(yè)化、現代化加工企業(yè),與蒙古國馬克、艾芬豪公司等煤炭公司有著較密切的業(yè)務往來。但因礦場所在地區(qū)不通網電,現代化采煤、挖煤器械無法使用,對蒙古國煤炭順利開采、出口造成了較大影響,為開發(fā)蒙古國豐富煤炭資源、支援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充足電力保障,內蒙古電力集團與內蒙古慶華集團公司共同出資1344萬元,建設策克口岸至蒙古國那林蘇海特35千伏輸變電工程。工程新建1座35千伏無人值守箱式變電站,主變容量為6300千伏安,輸電線路全長52公里,新建352策那線為阿拉善供電公司首條、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三條跨國外送電力通道,是當時內蒙古自治區(qū)向蒙古國供電的電壓等級最高的輸電線路。
2005年,建設協(xié)議簽署成功后,建設工作立即開啟,阿拉善供電公司數位技術水平一流、建設經驗豐富的主配網行家里手跨過國境線,展現了絕佳的蒙電能量。工程又快又優(yōu)的“新速度”背后,是40多人合力攻堅、80天堅守奮戰(zhàn),是每個環(huán)節(jié)絲滑銜接、每個線條高效配合、每個細節(jié)精密把控,共同打贏打好了這場攻堅戰(zhàn),為蒙古國煤炭產業(yè)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力量。內蒙古自治區(qū)精神文明最高榮譽、第七屆道德模范獲得者蘇依勒圖是當時的參建者之一,時年36歲的他負責建設策克口岸對蒙古國馬克、艾芬豪公司供電的10千伏線路。時值冬季,蘇依勒圖與其余6位技術指導一起住在工地旁的蒙古包里,白天沿線勘測地形、設計線路、栽埋電桿,晚上回到蒙古包里自己生柴火做飯、取暖,還要會同商議第二天的工作。
線路所在的區(qū)域戈壁、河道與礦區(qū)疊加,氣候復雜多變,山川溝壑縱橫,土質結構復雜,施工難度相當大,沿線無水、無電、無信號,施工和生活環(huán)境極為惡劣,再加上言語不通、習慣不同等,為蘇依勒圖等人的工作帶來了極大不便。為了順利開展工作,蘇依勒圖與工友們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針對復雜地質和地形,蘇依勒圖創(chuàng)新工藝工法,解決跨河道、進礦區(qū)和居民區(qū)時線路轉向、桿塔走向等帶來的技術難題?!鞍l(fā)現問題要及時提出,一起分析,決不讓問題過夜!”工程推進到哪里,蘇依勒圖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他帶著必勝的決心奔波在工程建設的各個角落:“無論是項目建設第一線,還是收尾工作‘最后一公里’,蒙電人都沖鋒在前,我們都是黨員,要發(fā)揮好帶頭作用,為安全生產做好保障。”在多方努力下,10多項“卡脖子”工序和技術難題被攻克,工程“拔地而起”。
主網建設的行家里手王偉負責35千伏箱式變電站的建設工作,時年35歲的他參加工作15年,主要負責建設阿拉善盟境內的低電壓等級變電站,永盛35千伏變電站是他職業(yè)生涯中建設的第10座:“蒙古國古爾班特斯縣經濟發(fā)展緩慢,要想實現‘超車’,電網要留足擴能空間?!薄翱臁睆暮蝸恚炕乜从朗?5千伏變電站建設全過程,從可研設計、圖紙審核、物資到位、土建施工、質量驗收到投產送電,王偉和工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跑在“快車道”上。
阿拉善供電公司將該工程納入“一號”工程建設, 統(tǒng)籌建設“里程碑”計劃關鍵節(jié)點59項,打破專業(yè)壁壘,推動參建各單位銜接順暢、互通有無、限期閉環(huán)?!懊刻焱砩系膹捅P會上,我們會對第二天的計劃進行糾偏優(yōu)化,將工作安排精細到小時,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充分銜接,幾乎沒有返工流程?!标P于如何提高施工效率,王偉充分吸取多年的建設經驗,嚴格把控施工順序,盡力擴大各作業(yè)面施工,提高施工效率。高峰時期,一天共有20余條作業(yè)計劃,5個作業(yè)小組共40余人同時作業(yè),有條不紊、忙而不亂。建設者們克服住露天帳篷、戴棉帽睡覺、燒炭火爐子、寒冬期施工的困難,成功實現箱式變電站“安全可靠、先進適用、經濟合理、建設高效、運維便捷”的建設目標,交上一份滿分答卷。
2005年12月27日,蘇依勒圖與王偉共同見證了項目投產的激動時刻:“來自中國的溫暖電流源源不斷地送往蒙古國,它將成為國際互聯(lián)互通的一部分?!卑⒗齐娏εc蒙古國電力合作與交流的先河由此開創(chuàng)。通電后,蒙古國古爾班特斯縣告別以往油燈糞火的“原始社會”生產模式,縣醫(yī)院、縣小學及周圍邊防部隊、煤炭公司跨過用電的“初級階段”,一舉進入“高標準階段”,醫(yī)療、教育、經濟、國防、基礎設施快速推進、高速發(fā)展。
“軟聯(lián)通”點亮心燈
項目投運后,永盛35千伏變電站劃歸為策克110千伏變電站子站,屬無人值守變電站。但因其地理位置及供電任務的特殊性,阿拉善供電公司采取“一站一策”巡視方式,對變電站設備開展常態(tài)化巡視,確保設備無異常運行,為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及中蒙兩國友好互通提供堅實供電保障。
“我們建立了歷年設備運行數據臺賬,形成涵蓋設備出廠、驗收、缺陷、故障、檢驗等信息的全流程畫像,我們還融合了二次設備歷史動作信息、檢修信息、缺陷信息,整合設備從制造到退役的全鏈條數據,為變電站穩(wěn)定運行保駕護航?!蔽撼c同事聚焦變電站安全及運行痛點,深挖設備數據價值,塑造全生命周期設備畫像,形成巡視巡檢、故障消除、設備維護等全要素、全業(yè)務、 全流程運維管理體系,使設備檢修從以時間周期為特征的經驗性計劃檢修、向設備深度狀態(tài)評價后的精準靶向檢修轉變,確保設備數據“直達快享”、設備隱性缺陷超前感知。
張永輝是額濟納供電分公司輸電運檢班副班長,352策那線投運至今,他一直負責該線路的巡視運維工作。建設初期,他也曾作為技術骨干跨境赴蒙負責線路驗收工作,一基一基、一米一米驗收過的線路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他對它了如指掌:“線路以9號桿為中蒙兩國分界點,在境內我們持續(xù)開展日常巡視,確保全線缺陷判斷準、記錄填寫準、圖表資料準。境外線路聯(lián)合蒙古國那林蘇海土電力有限公司開展線上巡視、故障維修以及對蒙培訓等友好互助服務,全面提高跨境供用電安全水平?!?/p>
當年26歲的楊學林是額濟納供電公司修試所所長,負責蒙古國境內那林蘇海特35千伏變電站的運維檢修工作:“蒙古國專業(yè)技術人員匱乏,變電站維護需要我國技術人員配合完成?!睆牟呖丝诎兜侥橇痔K海特35千伏變電站之間是47公里長的戈壁路,兩人一班的運維人員手持“臨時通行證”每個月往返一次,從2005年工程完工到2019年項目交由內蒙古電力集團國合電力公司負責,360余名電力運維者們在這條路上往返180余次,寫下了中蒙電力項目共建、發(fā)展成果共享的美好故事。
項目投運以來,策克供電所也隨之成為跨國供電橋頭堡和優(yōu)質服務的供電先鋒隊,為蒙古國南戈壁省西伯庫倫口岸及周邊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了充足電能,也為當地發(fā)展物流中轉區(qū)和商貿集散區(qū)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在促進中蒙雙方貿易投資、互聯(lián)互通、農牧業(yè)、產能、能源等領域深化合作提供了更多可能。這是兩國建設者攜手打造的民心工程,項目促進了蒙西電網與當地電力公司的交流,增進了兩國企業(yè)彼此間的了解,當前,項目已開啟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中蒙雙方緊密配合,確保項目在未來發(fā)揮更大作用。“352策那線是兩國友誼的象征,是兩國電力企業(yè)共同的驕傲,我們將繼續(xù)秉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理念,與蒙古國攜手前進、踏浪而行?!鳖~濟納供電分公司經理唐崇年表示。
內蒙古電力集團對蒙供電走過而立,阿拉善供電公司付出了巨大努力。未來,該公司將持續(xù)助推中蒙兩國電力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以優(yōu)質供電服務搭載起更多綠色能源跨國通道,積極踐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自治區(qū)向北開放政策,不斷加強“蒙電外送”通道及配套電源項目建設,推動口岸互聯(lián)互通、中蒙經濟友好發(fā)展。